家长需要给孩子做智商测评吗

 

近年来,许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测评智商,如果得分高,就很高兴,得分低,就垂头丧气。许多亲子园在宝宝入园之前也先替每个宝宝做个智商测评,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做测评,以检测学习的进步情况。那么,给宝宝做智商测评真的有必要吗?

 

这种做法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科学资料收集和系统的观察、统计方法,既能评价教学的效果,也能观察每个孩子的综合能力,能为每个孩子提供下一步学习方向的指导。

 

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了亲子园,它不同于幼儿园。亲子园每周让3岁前的孩子们到园里进行集体学习1~2次,并留1~2项作业回家由父母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巩固,用游戏教学法帮助孩子按期达标,定期复查。

 

但是,根据最新的研究,目前国内运用的智商测评存在种种问题,有待改进:

 

1、测评系统的实用性

 

很多测评方法是直接从国外翻译过来的,这就存在着地域和种族的差异,会影响效果。例如宝宝何时会独立走,日本冲绳的孩子比东京的孩子早走一个月。

 

我国地域辽阔,不可用同一标准。此外,生活习惯不同,如我国用筷子吃饭,中国孩子26个月就能分清左右手,而在美国的量表规定5岁才测试分左右。

 

我国语言简单,数数全用单音,10以后数数很有规律,使5岁的北京儿童数数平均比芝加哥儿童多3倍。不过,在数数方面,北京、江浙等地比南方和西南领先,差异甚大,体现了地区的差别。

 

测试的时代不同,孩子的能力表现也不同。如1987年北京1 864例普查时,孩子们能交替足上下楼梯的年龄平均为3.5岁,而1997年再次测查时,这个年龄降为两岁4个月。为什么呢?因为住楼房的家庭增多了。所以说,具体到每个测评项目,应尊重本地区的实际情况,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量表。

 

2、测评效果是否可信

 

孩子惧怕生人,在不熟悉的地方难以表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,越小的宝宝越容易受身体状况的影响,比如饿了、困了、不高兴往往都影响效果。

 

如果完全靠家长在家中观察,填好表格后再输入计算机做统计处理,也不准确。1987年,协和医院在2 000例(有效1 864例)调查的基础上做了第二套软件,测评结果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。

 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
查看更多: 智力发育 幼儿护理 孕产保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