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孩子越快越好吗?

分娩的全过程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、胎盘娩出,我们叫做总产程。一般初产妇需要十多个小时,经产妇需要4~5小时。正常分娩过程被人为划分为三个产程,便于发现异常,及时处理。

 

分娩的全过程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、胎盘娩出,我们叫做总产程。一般初产妇需要十多个小时,经产妇需要4~5小时。正常分娩过程被人为划分为三个产程,便于发现异常,及时处理。

 

  第一产程

 

第一产程,又称宫颈扩张期。是指从产妇出现规律性的子宫收缩开始到宫口开大10厘米为止。规律性的子宫收缩是指每10分钟内出现2~3次宫缩,以后随着产程的进展,宫缩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到2~3分钟一次,持续时间逐渐延长。一般初产妇因宫颈较紧,宫口扩张较慢,需11~12小时。经产妇宫颈较松,宫口扩张较快,需3~4小时。

 

  宫口扩张的速度是不均匀的

 

潜伏期:宫口扩张3厘米以前,叫做潜伏期,平均2小时宫口开大1厘米,最慢速度每4小时开1厘米。潜伏期大于8小时,产科医生会给予休息,然后酌情点滴缩宫素。潜伏期大于16小时,意味着难产,改为剖宫产。

 

活跃期:宫口扩张3~10厘米,叫做活跃期,宫口扩张速度加快,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2厘米,最慢速度每小时开大1厘米。活跃期大于4小时,要给予休息,酌情点滴缩宫素。活跃期大于8小时,预示难产。

 

第一产程,尤其是在潜伏期,宫口扩张较慢,孕妈妈们不要着急。

 

  急产

 

总产程小于3小时称为急产,总产程超过24小时称为滞产。这两种情况都是关系到母婴安全,无论是急产还是滞产对母亲和宝宝都有不良影响,需要引起产科医生的注意。

 

医学上对急产的界定则为:初产妇,每小时子宫颈扩张的速度大于5厘米;经产妇,每小时子宫颈扩张速度大于10厘米。

 

  急产的诱因

 

一般正常的状况下,产妇分娩需要一、二、三产程。在第二产程的时候,子宫口完全打开,胎膜破裂,羊水流出,由于胎头下降,压迫直肠,产妇因此有排便感。此时,宝宝马上就要娩出了。尽管产程时间是因人而异的,但初产妇在这个产程时,一般也需要1~2小时,经产妇会很快(几分钟到十几分钟)。整个分娩全程,从腹痛开始到生产结束,不应少于3小时。不足在这个时间的,就属于急产。

 

引起急产的原因有很多。如:早产,孕29~36周,多见于18岁以下或40岁以上的孕妇;孕妇患有贫血、甲亢、高血压等疾病;有胎儿过小、双胎、胎位不正 、胎盘异常等情况。

 

  急产的表现

 

孕28周以上的孕妇,突然感到腰腹坠痛,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有排便感(甚至有孕妇如厕用力排便,而将胎儿娩出的)。

 

短时间内就出现有规律的下腹疼痛、破水、出血、出现排便感、甚至阴道口可看见胎头露出。

 

 

  急产对宝宝的危害

 

1.胎儿窘迫。由于急产时的宫缩力度过强、频率过快,产妇子宫收张的间隔太短,会导致胎盘血液循环受阻,未娩出的胎儿很容易在子宫内出现缺血、缺氧的状况,进而发生宫内窘迫。

 

2.新生儿损伤。胎儿出生过快,由于宫内和外界压力的变化,很容易造成宝宝皮肤下的毛细血管破裂,急产的宝宝面部发红紫,有细小的出血点就是这个原因,而严重的还会造成头部的血管破裂,发生颅内出血。严重者将新生儿生在厕所,发生坠落伤。

 

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分娩时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,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。表现为一侧头骨部出现一肿物,有弹性或坚硬,边缘清楚,不超过骨缝线;也可双侧发生,还偶见于后枕骨和前额骨部。它常在出生后数小时甚至数天之内出现并逐渐增大,但当出血达到一定程度时,血肿自身产生一定的压力,从而起到了压迫止血的作用。

 

3.新生儿肺炎。胎儿还会有可能发生羊水吸入的情形,使得新生儿窒息,或引发新生儿肺炎。

 

4.新生儿脐带感染。急产由于紧急,多数发生在非医务场所,消毒措施不够,容易造成新生儿脐带感染。

 

  急产对妈妈的危害

 

1.软产道裂伤。急产时,子宫急而快地收缩,大力度和高频率的宫缩将胎儿迅速娩出,极容易造成宫颈会阴撕裂,严重者大小便失常。

 

2.产后大出血。急产可继发子宫收缩乏力,出现产后大出血。

 

3.产后感染。接生时来不及消毒,可能造成产后感染。

 

  急产的急救要点

 

当急产发生在家中,或路上,这些急救的要点在医护人员赶来之前是十分重要的。这是准爸爸和家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。

 

1.叮嘱产妇不要用力屏气,要张口呼吸。

 

2.因地制宜准备接生用具。干净的布、用打火机烧过消毒的剪刀、酒精(如没有,可用白酒)等。

 

3.婴儿头部露出时,用双手托住头部,注意千万不能硬拉或扭动。当婴儿肩部露出时,用两手托着头和身体,慢慢地向外提出。等待胎盘自然娩出。

 

4.将婴儿包裹好以保暖。用干净柔软的布擦净婴儿口鼻内的羊水。不要剪断脐带,并将胎盘放在高于婴儿或与婴儿高度相同的地方。

 

5.尽快将产妇和婴儿送往医院。

 

6.接受医护人员的常规检查。包括:产道是否有裂伤、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排出。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补救手术。

 

7.给产妇及新生儿注射破伤风抗毒素,并给予抗菌药物,预防感染。

 

8.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,预防颅内出血。

 

9.在医院住院观察一段时间,进行常规的新生儿预防接种及新生儿足跟血筛查。

 

  预防急产

 

初产妇先学习要分娩的前兆,比如见红(阴道带血分泌物)、破水(大量阴道水样分泌物)、子宫紧绷感、下腹部疼痛、腰疼、便意感等,及时急诊检查。

 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
查看更多: 生孩子 分娩 孕妇